69看书网 » 校园小说 » 英雄无敌魔法门之众星传说最新章节列表 » 第十九章 节 沟通文与理 (2/3)

第十九章 节 沟通文与理 (2/3)

文/照见五蕴皆
不能否认刘氏在军阀、汪伪和中、共治下都能锦衣玉食,过人上人的奢侈生活,这就很不简单。为日伪服务过的人,大多数难过国民党惩治汉奸、共产、党镇反和肃反三个大关,然而刘海粟这个曾经鼓吹“大日本王道”的民族败类,竞在湖南人民出版社推出的《中国艺术家辞典》中被美化成“坚贞不屈”,死後多年仍有人叫嚣“谁批评刘海粟谁就是政治方向有问题”,说明他在政治手段上也必有一些过人之处。

每每读到一些历史谜团之时,言羽都会有一个想法,就是如果能够穿越时空,回顾过去,那么历史的重重面纱黑幕之下,就再也无法掩盖那些黑暗的真实。

不过刘在上海以男女同校,采用人体模特儿和旅行写生,被责骂为“艺术叛徒 ”,却得了蔡元培等学者的支持。

人生就是一本书,需要细细品味。

一个好人的一生,正如一本好书,常常可以影响到很多人的一生。而蔡元培,无疑就是一本这样的好书。

蔡元培是个很了不起的人物,中国近现代史上,如果没有蔡元培,不知道要埋没多少英雄才子。

甚至多年以后,言羽从各个层面不断了解到他的事迹,也渐渐地受到他的一些思想影响。

1920年2月,蔡元培开中国公立大学招收女生之先例。

蔡元培不仅是现代北大的缔造者,也是中国现代大学理念和精神的缔造者。他数度赴德国和法国留学、考察,亲炙文艺复兴后的科学精神及法国大革命后的思潮,倾心研究哲学、文学、美学、心理学和文化史,为他致力于改革封建教育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

他提倡民权与女权,倡导自由思想,致力革除“读书为官”的旧俗,开科学研究风气,重视公民道德教育及附带的世界观、人生观、美学教育。主张五育并举,是蔡元培教育思想的一个显著特点。

在蔡元培看来,“学”与“术”可分为两个名词,“学”为“学理”,“术”为“应用”。文、理是“学”,法、商、医、工、农皆为应用,为“术”。学与术虽然关系密切,但学为基本,术为枝干。

蔡元培在看到了文、理分科所造成的流弊之后,进一步主张“沟通文理”。他说文理是不能分科的,文科的史学、文学均与科学有关,而哲学全以自然科学为基础。同样,理科各学科都与哲学有关,自然哲学,尤为自然科学的归纳。而且,由于学科之间的彼此交错,有些学科简直无法以文、理科来区分。因此,他主张沟通文理,和为一科。

因为高中后期,面临文理分科,这一点让言羽也深有同感。

后来长大成人,言羽做慈善扶助,资助了很多学生,更是发现,有很多男孩子生来就喜欢数理化,轻文学;而很多孩子重文学文艺,却轻数学物理。所以也希望能找到一个好的办法,能让这些学生无论男女,都能沟通文理,融会贯通。

蔡元培曾在其自写年谱中称,自己的梦想之一就是写一本《比较民族学》,“以研究民族学终老”。

蔡元培赴京殿试时,在有关西藏的策论题中,他详述西藏“地域广袤,山川道里”。

1908年至1911年,他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学习哲学、文学、文明史和民族学。

1928年社会科学研究所成立,蔡元培在研究所中增设民族学组,亲任组长兼研究员。在民族学组里开展了下列研究。

广西凌云瑶族调查研究

台湾高山族调查研究

松花江下游赫哲族调查研究

世界各民族结绳记事及原始文字的研究

外国民族民称的汉译

西南少数民族研究资料的收集

。。。

而蔡对民族学的研究兴趣,后来也影响到了言羽,言羽在对中华民族先古神话和传统姓氏宗族族谱的研究中,也发出很多人类dna演化和跃迁以及背后隐藏的外星秘密,比如自己妈妈的程姓,出自风姓,都是伏羲的后裔,伏羲颛顼黄帝一族,这是后话,暂且不表。

高中时,好朋友万敏很喜欢和言羽讨论数学问题。

而言羽却更喜欢引导万敏探讨一些更深奥的自然物理问题,比如如天文地理海洋知识等等。

比如宇宙究竟是不是无限大?

万敏就确信宇宙是无限大的。

万敏说:“如果宇宙不是无限大的话,那么我就站在它的边缘,我一伸手,我就扩大了宇宙。这可能吗?不可能。所以宇宙是无限大的。”

言羽却认为万敏的这种说法是不对的。宇宙完全可能就像是一滴水,我们就是水中的细小微粒。因为水的表面张力或其它原因,我们无法穿越水的内膜到水滴的外表去,无论我们怎样去努力,我们始终只能在水的内膜面运动,因此在我们看来,宇宙就是无限的。实际上,我们永远无法到达守宙的边缘,或者说,即便我们已经站在了宇宙的边缘,但是我们无法伸出手来穿透水滴的外表,也无法扩大这个宇宙。

而宇宙本身,是有限的。

尽管言羽最终通过苹果中的蛀虫在永无止境的虫洞中意识不到可以穿越苹果这个有限宇宙的这一实例,说服了万敏,让他意识到宇宙无限这种说法有可能是不对的,但是万敏当年说这话时的口气,仍然让言羽久久不能忘记:

“如果宇宙不是无限大的话,那么我就站在它的边缘,我一伸手,我就扩大了宇宙。”

无数渴望求知的少年,都像他们一样,年

(快捷键 ←) 上一页:第十八章 节 人生一本书(2/3)章节列表下一页:第二十章 节 科学与艺术(2/3)(快捷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