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肩膀就被拍了怕。
韩大人转身,瞬间,两腿发软站不住,手里的卷宗差点没飞出去。
姜榆两手覆于身后,笑,“韩大人,好久不见了哟。”
——
五日后,圣旨下。
封姜榆为巡按御史,残阳为副巡按御史,前往黄州调查下洞矿工离奇死亡一事。同时着二百御林军一同随行,听候二人调遣。
此事一出,朝廷中反对声音之多,总结下来就一句话。
一个身份不明来历不明的江湖女子,何德何能配但此重任?
巡按御史专门负责替皇上巡视各省各部,监察各地官员是否有违法乱纪之嫌。官虽不大,但权力极大。姜榆之前多次破了大案,拯救百姓于水火,可谓是功劳甚大。但再怎么说她也是个女人,还是个年纪轻轻的小姑娘。古往今来从无女人入朝为官的先例,被封钦差大臣是因当时需要,后来事情结束官职便已收回。因她破案有功,皇帝封她为御前带刀侍卫,又让她贴身保护渊王已属破格,如今怎可能再让她担任如此重要一职?
为此,连着几日的早朝都十分热闹。
恒元帝坐于龙椅之上,看着殿下吵吵嚷嚷的群臣,一句话都不想说。
美惠只要封姜榆什么官职,必然得吵吵一通。
一群老东西,不就是怕此次事情办妥,姜榆又立了一大功,回来lùn_gōng行赏。万一要是在加官进爵,他们就得对年小他们几十岁的小姑娘行礼作揖。
再着,若是真的将黄州的兵权收回,不得损害他们之中大部分人的利益嘛!
梁老帝师站在百官之前,听他们巴巴的头疼,冷声喝道,“一群长者在背后诋毁一个小姑娘,成何体统!”
话音落,群臣寂静无声。
在场之人,无一不敬畏梁老帝师。
半晌,一人向他行礼,道,“我等不是在背后议论,只是丞相,他一年纪轻轻的小姑娘,怎可但此大任?办好了倒也不说,若是搞砸了又当如何?”
“还未去黄州你就知道她办不妥,我怎么之前没发现你还有未卜先知之能?”梁老帝师瞥他一眼,“再着,你年纪比她大,你行你去啊,你配吗你!”
那人被噎得哑口无言。
另一武将不服,“丞相大人这话就不中听了,朝中大臣哪个不能解决黄州之困?放眼中原就那小丫头片子一个能人?我乃武将,常率兵打仗,若是要我去,不出几日就可解决。”
梁老帝师上下打量这人,忽然笑了,“本相当是谁,原来是进军副统领王将军。”
“正是在下。”
“你是不是忘了你为何一直是禁军统领,而不能像其他将领那样驻守边塞,保护百姓?”
武将顿时语塞。
“几年前你带兵御敌,一心想要立战功,莽进冒失,不听劝告,险些害了数万兵将和百姓的性命,也因此被免去官职三年回家闭门思过。三年后北方战事又起,准你官复原职披挂上阵,却又险些犯了同样的错误。皇上念你一族世代守卫疆土,便隔去你大将军之职,让你从守城领将开始做起。这么些年一点一点往上爬,倒也坐上了禁卫军统领一职,可再也不能上前线领兵打仗。像你这样的莽夫,还敢说几天之内就能解决黄州之事,真是天大的笑话!”
武将愤愤地退回原位,敢怒不敢言。
龙椅上的恒元帝默默鼓掌。
梁老帝师为人坦荡,嫉恶如仇。除了这些众多的优良品质之外,还有个让人不敢说的特点。
嘴毒,一语致死的那种。
眼瞧着殿下恢复安静,恒元帝脑子都清明了不少,道,“圣旨已下,概不收回。众爱卿若是还有意见,忍着,等人办完事从黄州回来再说。”
说完,起身离去。
持反对意见的大臣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也不说话了。
姜榆丝毫不知朝中因她吵得不可开交。
自恒元帝与她说完黄州之事起,所有人都不知道她去了哪儿。
每天神龙见首不见尾,找不到人影,连圣旨都是残阳自己接的。
连这几日不来王府,有人有点坐不住了。
早晨起来更衣的人不是她,送饭送药的人不是她,看书写字时站在身边侯着研磨递笔的人不是她,午睡一醒来就能看见的人也不是她……什么都不是她,什么都没有她,这种感觉实在太糟糕。
看不见人就得找。
当然,傲娇如萧君澈,绝对不可能直接说,跟程泰谈公事的时候,有意无意提起那么一嘴……
程泰跟在他身边多年,自然心领神会,转身就派人去寻。
结果,人是找着了,派出去他的人又鼻青脸肿的回来了。不出所料,又被发现且又被打了一顿。
程泰带他们去治伤,看着模样相当惨的兄弟们,无奈叹气。
没办法,谁叫他们主子喜欢一一身好功夫的姑娘呢。
打不过呀打不过,出门找找人在哪儿还得挨顿揍。
翌日。
姜榆中午去的渊王府。
缠着韩大人让他去查张常海的资料,还让他找了些有关黄州的卷宗出来。连着在大理寺呆了好几天,直到昨天晚上才把东西全部看完回家。
刚出来没多久就感觉身后有人鬼鬼祟祟跟着,隐藏的还算不错。本来不想把他们揪出来的,但你自己走走突然从房梁上掉下来是不是就有点说不过去了呢?
真的不是她想打人,分明就是他们的问题。
手机阅读: http://m.69kshu.win/223339/
发表书评: http://www.69kshu.win/book/223339.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 第172章 嘴毒)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秦之寒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