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项统计调查资料,有专项调查,如《社会人统计资料》,7类,3项,592页;资料是按联合国人口指标体系搞的。每一个月调查一次零售物价,按月出版《零售物价指数》,并在报纸上公布。每一个月进行一次劳动力调查,计算失业率。
向国会提供统计数字。
统计体制,为分散型。行政管理厅负责统计制度方法审查,制定法规。总理府统计局,局长一名,调查部、制表部,两个部长。调查部分国事统计科、劳动力统计科(包括社会生活)、经济统计科(包括事业所、调查物价)、消费统计科。制表部第一、二、三、四科和电子计算科。另外,有总务科、统计情报科,局长直管。还有统计参事官(参谋策划)。统计研究所,统计进修所,局长兼所长。人员编制2600人,制表部1600人,调查部1000人。实行超级汇总,工业统计、农业统计,投入产出调查;不管国民收入计算。农业统计在农林省,包括农民家计调查。通商省管工业、商业统计。企划厅情报研究所管国民收入计算。行政管理厅组织18个省厅统一搞投入产出。劳动省劳动情报科、雇佣科搞劳动统计。统计职员,国家的13000人,地方市、町、村以上的21000多人。统计预算经费国家的571亿日元。统计调查费用,谁调查谁拿钱,国家的国家拿钱。行政管理厅管编制,谁给钱,给谁办事。统计制度集中,统计分工明确,统计调查分散进行。横向部门没有报表关系。国民所得每年都进行整理,机器汇总,之后拍照、印刷、出版。统计资料每年出版1100种,总理府出版30多种,通商省也编辑出版统计资料。
地方统计资料很多,每年要制定计划,包括出版时间、页数等。如,京都府1983年5月至1984年4月,计划出版18种。《京都府统计》400页,《从统计数字看府民生活》180页,《学校基本调查结果》18页,还有《商业统计调查》、《京都府工业》等资料。
日本统计资料加工提供的特点。(1)广泛利用现代电子计算机,提高工作效率,丰富了资料内容。1979年一台计算机,1983年增加一台计算机。可以汉字检字,自动绘图、制表。另有三台微处理机。计算机连接电话,数据库在电话公司。如,1980年与1970年人口出生率差额仅用10分钟就可以制成图表。(2)基层单位数不多,加工出来的数字多。(3)统计数字、图表、文字说明结合起来应用。刊、报纸、电视都有应用,内部资料也有图表,使用统计数字的出版籍应用的更多。(4)加工整理统计数字都是按计划工作,落实到人。(5)统计指标分类标准化,统计分组体系化。
重视国民经济核算。日本采用的国民经济账户体系是新sna。实行定期进行国民经济核算。银行编制资金循环表、国际收支平衡表;所有都道府县都计算国民收入,一部分地区搞投入产出。一个数字经常两三年才能够定案,分阶段搞初步数、调整数、定案数。资料不全一般按人头推算,数字出来都比较晚。
2。统计工作计划化和责任制。依法统计。日本有《统计法》,在其他法律中也有统计方面条款,如《六法》中,法定统计项目有59种。调查统计项目由行政管理厅审批,确认。审批的调查工作要求有目的、有经费、有实验情况。概数统计实行备案。统计资料公布科长签字即可。
3。统计培训和统计科研。(1)统计讲习会,担负统计任务要经过培训取得资格。法律规定,统计官要经过统计讲习会训练,方可担任指定统计调查。地方统计人员要定期进行业务进修。(2)统计实务讲习会,承担劳动统计课长讨论班,统计调查员进修等任务。(3)总理府统计进修所,统计法规定的,属研究生级别。1928年开始设立。课程广泛,如计算机、生物学等,教师来自四面八方,第一任局长84岁高龄,仍在讲课。培养对象是应用统计知识的人员。(4)数理研究所,1944年成立,作行动科学研究。如,兔子吃森林树木;犯人那一类人可以释放等,研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有55名研究员。课题自己找。
4。统计知识宣传与普及。配合节日宣传统计数字,如,老年节公布老年人口情况。在报纸公布就业等情况。总理府从统计地图观察县情,包括人口、劳动、家计、文教等情况。京都府搞了生活与统计彩图宣传统计,搞了京都府导游资料等。
日本有全国统计日,1973年内阁会议决定每年10月18日为统计日,每到统计日要搞活动。1982年对工作有成
手机阅读: http://m.69kshu.win/24615/
发表书评: http://www.69kshu.win/book/24615.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 预备会议)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付均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