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炎帝神农的八大功绩,用两个字概括就是‘民生’二字。细细考量,炎帝神农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两个功绩当数植五谷、尝百草了。/p
植五谷,开农耕先河,这是炎帝神农的第一大功绩。《白虎通义》记载:‘古之人民皆食兽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qín_shòu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劳作,神而化之,使民易之,故谓神农也。’为了解决民以食为天的大事,炎帝神农开始寻找新的更加稳定的食物。又据《拾遗记》记载,炎帝神农将所有的心思都盯在草木上,‘什么籽谷能吃’成了他关注的唯一东西。一天,一只周身通红的鸟儿,衔着一棵五彩九穗谷,飞在天空,掠过神农氏的头顶时,那红鸟一不小心将九穗谷掉在地上,炎帝神农见了,顺手拾起细细研究起来。这是什么谷物?这谷粒虽小,可粒多籽饱满,除去外面粗糙的黄壳,籽粒粉白晶莹。他把籽粒放在嘴里,感觉又面又甜,很是鲜美。/p
炎帝神农认为,鸟是天上的使者,鸟送来的那就是天赐的,天赐的当然是拯救人类的好东西。他将剩下的几十粒放在手中『揉』搓了一下,埋在了土壤里,后来竟长成了一片。谷粒收获后,他高兴地告诉部落人民,这谷物可以帮助他们解决饥饿,将是他们今后的主要食物。于是,他教人放火烧山,用石斧头、耒耜等生产工具,开垦土地,种植谷物。/p
炎帝神农从这里得到启发:谷子可年年种植,源源不断,若能有更多的草木果实选为人用,多多种植,大家的吃饭问题不就解决了吗?那时,五谷和杂草长在一起,草『药』和百花开在一起,哪些可以吃,哪些不可以吃,谁也分不清。神农氏就一样一样的试种,最后从中筛选出‘天谷’、‘地谷’、‘悬谷’、‘风谷’、‘水谷’,所以后人尊他为‘五谷爷’、‘农皇爷’。/p
炎帝神农的第二大功绩是尝百草,开医『药』先河。据《帝王世纪》载,神农‘尝味草木,宣『药』疗疾,救夭伤人命’。炎帝神农在与大自然,与疾病作斗争中,为后世医『药』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当时,人们除了要向自然界索取食物,以保证生存繁衍外,还要应对疾病和伤痛,因为它们对人类的威胁最大。由于无医无『药』,人们常常因疾病和受伤而过早离开人世。炎帝神农通过观察,发现一些动物在生病或受伤后,会啃吃一些草木进行自救。于是,他便开始亲尝百草,辨别它们的甘、苦、辛、辣,研究它们的温、寒、平、热,了解它们的功效和『药』『性』,用以解除黎民的疾苦。/p
为尝百草,神农曾一日之间而遇七十毒。其足迹也踏遍华中、华南、中原诸地。有一天,他带着部落众人向鄂西北的深山老林进发,进得山来,满山遍野的中草『药』使炎帝神农心花怒放。天麻、灵芝,江边一碗水,七叶一枝花,许多名贵的中草『药』,让炎帝神农流连忘返。突然,一座陡峭的高山挡住了他们的去路。炎帝神农心想,越是名贵的『药』材,越是生长在险要的地方。于是,他和部落成员一起,砍树木、割藤条,靠着悬崖峭壁搭起一个架子,然后顺着架子攀上了高山。后来,人们把炎帝神农搭架登山的地方叫做神农架,把炎帝神农清洗草『药』的山溪称为神农溪。”/p
戴着眼镜的夏军此时就是一个儒雅的学者,不知是谁在叫同伴:“快来听,景区的领导亲自在当导游。”/p
张小山环顾四周,才发现原本十多人的队伍一下子增加了不少,原来是游客们被夏军精彩的讲解吸引住了,并把他当作了景区的领导。/p
几十人围绕着夏军,跟着他一路走去。/p
一座由四头健硕的水牛组成的石雕吸引了众人的眼球,只听夏军讲道:“现在我们看到的是四牛耕作石雕,四牛或昂首向前或埋头耕耘形象栩栩如生,可以说是我们纪念始祖炎帝神农‘首创农耕、驯养家畜’功绩最恰当的表现形式。/p
先民们在狩猎的过程中,通过对动物习『性』进行观察,区别出哪些是凶猛的,哪些是比较驯服的,便有意识地选择一些比较驯服的动物慢慢饲养起来。而牛就是炎帝神农发现、驯养并用于农业生产的动物之一。在随州淅河西花园和三里岗冷皮垭遗址中考古专家就发现了最早的水牛骨骼。这正是始祖炎帝神农首创驯养家畜用作农耕的有力佐证。/p
自古相传,炎帝神农氏为‘牛首人身’,这可能是因为牛是炎帝神农所在的氏族部落的图腾崇拜,后世就神话传说其是‘人身牛首’了。当然,这也是对炎帝神农驯养耕牛,首创农耕的形象纪念。/p
好,大家可以在这里拍照留念,尤其是炒股的朋友,到了这里沾到灵气,你手中的股票一定会牛气冲天,一路飙升。”/p
刘伟一听四牛雕像还有这个功效,兴奋地嚷嚷道:“师傅们,不,大哥大姐们,我们来拍几张合影,也沾沾炎帝神牛的光!”他直接把这些水牛当作神牛了。/p
“刘
手机阅读: http://m.69kshu.win/252182/
发表书评: http://www.69kshu.win/book/252182.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 第一百章 炎帝神农)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渤海君子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