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一样也要防范过犹不及的倾向,最重要的是妥帖有度,适中得体。
对语言生熟度的把握,是造语必须克服的一关。
这两者之间,是一种矛盾的平衡。
第一个词出现总是生的,运用多了就熟了。
但我们今天界定生熟,常常以古人造语为准,以约定俗成为准,
以习惯用法为准。
造语时,古人和今人都不怎么用过的“生”,我们要当心,谨慎使用。
避生,是不是意味着要就熟了?
这要辩证的看。一切文学形式,都要强调个性的创造,诗词也不例外。
造语过熟,会让人缺乏回味,有可能丧失个性。
因此,我们不提倡成语入诗词。即便有的词是常见的,但组合成句子,要让人有新鲜感,有生机活力。
造语形成的意象,必须经得起咀嚼,万万不能以熟就熟,熟成烂面糊。
用寻常的字,写明白的诗,体现了驾驭文字的功力。喜欢用生字生语的,很大程度是炫耀,而不关乎水平高低。
3.技巧。
造语的技巧比较多,也比较复杂,不是我这样的小文可以简单说得清楚的。
但从词到短语到句子,有些技法是相对固定的,比如说陈述、描摹、夸张、比喻、拟人、排比、复沓、反语、移情、通感等等。
合理运用这些技巧,使得造语生动、充实、圆润,提升语言张力,富含形象性。
好的造语,让读者能感知一幅画面、一个动作、一种情绪感慨,一在于多读名家作品,形成良好的语言感觉;
二是增大词汇量,没事翻翻字典、词典、典故是不错的办法;
三是善于学习借鉴造语手法,有意识用形象思维改造造语干枯的缺陷;
四是把握好虚词实词的运用。
一句话,要相信自己,造语关通过阅读和学习,是完全可以攻克的。
三、意象与意境
意象是指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形象(或说是指经作者运思而成寓意深刻的形象)。它已不单是事物的客观形象,而是蕴含着主体思想情感的形象。简言之,意象是“意”和“象”的融合。“意”是作为主体的人所体验的或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包括人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情感体验、思想颖悟以及审美感受,简单地说就是作者以及读者的“情”、“理”、“美”。“象”是作品描述的物或事,准确地说是事物的形象。是寄予着、表达了作者的“情”、“理”、“美”又能引发读者“情”、“理”、“美”的形象。“意”是主体,“象”是载体。美为什么也是意象的重要内涵呢?意象中之所以有美,一方面是因为么美感也是一种主观情感,另一方面还因为意象属于艺术所特有的范畴。艺术作品总要通过意象来体现作者的主观世界的,而艺术是绝对离不开美的。诗歌是一种艺术,诗歌也体现着美,体现着人的美感。诗歌的美,既体现在它的形式上、节奏上,更体现在它的意象和意境中。
意象可分为自然意象和社会意象。自然意象以自然景物为象,包括日月山川、花草树木、鸟兽鱼虫、风雨阴晴等等。社会意象以社会现象为象,包括人类社会的各种事物、人物和人类生活景象,以及作为人类社会生活曲折反映的神仙鬼怪的景象等。
诗歌中意象是使用语言来表现的。这种语言不同于一般性的语言,可称之为意象性的语言。意象性语言是一种具有形象性、概括性、典型性、象征拟中,许多词汇如:明月、江水、青松、翠竹、晚照、晴空、来鸿、去雁,宿鸟、鸣虫、三尺剑、六钧弓、清暑殿、广寒宫。两岸晓烟杨柳绿、春雨杏花红、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等等,都是意象性的语言,也可说是意象。在这里,语言是意象的物质外壳,意象是语言的内涵。
诗人写诗,常运用意象性的语言,构建某种意境,表达作者的某种思想感情。温庭筠的《商山早行》:“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其中的“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凫雁满回塘”等都是意象,尤其是“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更是把六种形象性的词语:鸡声、茅店、月、板桥、霜和霜上的人迹并列在一起,这些词语描述的形象,已不再只是事物的客观物象,而是融入了作者凄凉悲怆体验的意象了。诗人正是利用这些意象的组合,构成一种“道路辛苦、羁旅愁思”的意境。
意境是什么?意象和意境的关系如何呢?说法不一。有的把它和意象混为一谈,有的又把它说得太玄。从字面分析,这里的“意”指的还是主观的思想情感,是一首诗蕴含的思想情感的总和。这种总和,不只是诗中各个意象所含之意的相加的总和,而是由这些意象的结合而产生的意的升华。它既在象内,也在象外。它不只是包括作者的思想情感,也应该包括由作品引起的读者的思想情感。如果一篇作品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便不能说是构成什么了意境,如果一篇作品不能引起读者的遐想,也算不了有什么深刻的意境。这里的“境”,指的是境界、或者说是氛围。因此是否可以说,诗歌的意境是由意象组成的全篇作品所构成的体现了作者情思
手机阅读: http://m.69kshu.win/74317/
发表书评: http://www.69kshu.win/book/74317.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 【填词技巧】营造意象和练字练意)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神之审判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