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魏伯阳的《周易参同契》称“自然之所为兮,非有邪伪道”,“施化之精,天地自然,犹火动而炎上,水流而润下”。他认为丹药的相互作用、变化,都是自然生成的,并非人所能控制的。《黄庭内景玉经》称:“六府修治洁如素,虚无自然道之故。物有自然事不烦,垂拱无为身体安。”认为天地之气和人体之气都出自一个自然与人工环境的汇合点一个自然与人工环境的汇合点然,能够懂得“自然”之理的人就是真人,“坐在立忘,万世常存”。宋代张伯端《悟真篇》继承了这一“自然”说,称“谩守药炉看火候,但看神息任天然”,叶士表注:“天地有自然之气,气有自然之数,人禀天地而生,气数与天地等,修真之士穷造化之原,知升降之路,但安神定息,一念不生,湛然无欲,则神气周流,自然造化。”金元以后内丹术有很大发展,修炼理论也渐趋系统化和精密,但是“自然”仍是内修理论的主要内容。全真七子之一谭处端有诗云:“大道常清静,无为守自然。自心不回转,何处觅言传。”马丹阳《自然吟——赠陇州萧防判》诗云:“顿觉万缘空,顿觉心开悟。心猿自然停,意马自然住。龙虎自然调,神气自然固。金丹自然结,神仙自然做。”意即“自然”之理要贯串于内丹修炼的全过程,只有一切都自然而然而不勉强,才能够结丹成仙。明清两代内丹家们在“炼己”
地球的内部结构地球的内部结构、“筑基”、“火候”中,也多强调“自然”。清代道士黄元吉在《乐育堂语录》中称:“保养又非别有法也。凡事应得敲处,得最当,我无喜也,亦无忧;无好也,亦无恶。即顺天地之自然,极万物之得所生,须任理而行,听天安命可矣。”因此,“顺天地之自然”是修身养性的基本方法。又称:“炼丹之道,先要踏踏实实,从守中做起,然后引得本来色相出来,苟不踏实,何以凌空。故三丰云:凝神调息于丹田之中,盖心止于脐下曰凝神,息归于元海曰调息,守其清净自然曰勿忘,顺其清净自然曰勿助。如此久久,心神畅遂,气息悠扬,不假一毫人力作为,自然神无生灭,息无出入,俱是安闲自在。”认为凝神,调息、运气等等,都要“不假一毫人力作为”,一切都要“自然”,这样才是“炼丹之道”。
自然主要是针对行动体的自我调协而言,是行动举措中的一种顺任,而不是放任。并不是说事态局面原本怎么样我们就让它怎么样,而是说环境态势需要我们入驻何种取态我们就入驻何种取态,需要我们采任种行动我们就采任种行动。
滞守于混沌无名有时反而是不自然的,也不是对“无为”之潜能的真正发挥。道无僵无滞,虽常无名无为,却随遇赋形,随缘幻化,因其势而然其然;虽变现历经各种“名状”,却了无趋求,了无寓意,了无牵挂,只不过是对自身的随遇展布,所以说“道法自然”。
道法自然说明道是递归序列的终结,说明道的“自本自根”性,说明整体性存在的终极原因在于存在本身,也说明宇宙的运行状况已别无其外在的动因。
2自然资源编辑
如何保护自然资源中国经济发展到今天,人口多与资源少的矛盾,生产扩大与环境污染及资源浪费的矛盾日益突出。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和人口不断增加,水、能源和矿产等资源不足的问题越来越严重,生态环境破坏和保护的矛盾也越来越激烈。面对中国经济和社会的未来,中国的自然资源供应能够维持多久?人们生存依赖的生态环境能够维持多长时间?
为了中国经济发展尽早走上“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道路,为了中国社会发展的美好未来。我们中国头脑风暴中心提出倡议“保护自然资源,减少环境污染,反对过度消费”。从自己做起,从日常生活做起,减少和拒绝一些浪费资源和污染环境的消费行为。具体如下:1.减少和拒绝一次性用品如筷子、杯子、纸巾、袋子等消费。
2.减少和拒绝豪华餐厅和娱乐场所的消费。
3.减少和拒绝豪华包装商品的消费。
4.节约用水、用电、用油。
5.反对奢侈豪华的生活方式。
6.保护公共环境和生态环境。
我们热诚欢迎全国的个人和机构共同行动起来,从我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保护自然资源,减少环境污染,反对过度消费。
3自然现象编辑
姆佩巴效应
人们通常都会认为,一杯冷水和一杯热水同时放入冰箱时,冷水结冰快。事实并非如此。1963年的一天,在地处非洲热带的坦桑尼亚一所中学里,一群学生想做一点冰冻食品降温。一个名叫埃拉斯托·姆佩巴的学生在热牛奶里加了糖后,准备放进冰箱里做冰淇淋。他想,如果等热牛奶凉后放入冰箱,那么别的同学将会把冰箱占满,于是就将热牛奶放进了冰箱。过了不久,他打开冰箱一看,令人惊苏格兰罗蒙湖形成一个相对隔离的生态系统苏格兰罗蒙湖形成一个相
手机阅读: http://m.69kshu.win/25869/
发表书评: http://www.69kshu.win/book/25869.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 第九十六章 自然)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时岄谢谢您的支持!!